您好,欢迎访问九游会登录官方网站!
  • 淘宝
  • 阿里巴巴

400-687-8610 0512-3688-5052

精研产品技术
热搜关键词: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应用案例

九游会登录:场景清单、政企协同、政策赋能!“成都造”高空焊接机器人走向落地应用丨有需必应第一线

来源:九游会登录  

九游会官网:

  去年9月起,成都开展“进万企、解难题、优环境、促发展”工作。叩门问需,精准服务。深入一线、深入企业。今年上半年,成都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6181.0亿元、同比增长6.3%。截至7月31日,全市共走访服务企业13.99万户(含工业),线上线下联动收集急难愁盼问题和诉求建议3.90万个,办结3.86万个,办结率98.97%。

  从政企沟通的“最后一公里”到资源对接的“无缝衔接”,从场景赋能的“制度创新”到专项治理的“精准破题”,成都正以“有需必应、无事不扰”的营商环境品牌,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。

  很快,成都还将出台“优化营商环境70条”,再次瞄准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核心需求,助力企业轻装上阵、专心经营。

  在问需于企、有需必应的企业第一线,有什么动人故事?今日起,红星新闻开设《“有需必应,无事不扰”第一线》专栏,记者将深入公司制作研发一线,用镜头和文字丈量政企“零距离”,直击企业真实急难愁盼,传递服务“有需必应”、解难“无事不扰”的成都营商环境温度。

  从实验室构想加速迈向落地应用,这款“成都造”高空焊接机器人的研制过程,正是成都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生动注脚——通过场景清单、政企协同、政策赋能构建的创新生态精准滴灌高新技术转化沃土,加速推进先进的技术的转化进程。

  “在钢结构建筑施工领域,高空焊接作业一直面临着诸多棘手难题。”高空焊接机器人技术团队负责人王永景向记者介绍,“从安全层面看,工人需要在高空环境下进行作业,不仅劳动强度高,还时刻面临着坠落、高温烫伤、烟尘危害等风险。在效率方面,传统的人工焊接受天气、人员疲劳等因素影响显著,施工进度难以把控,尤其是在工期紧张的大型项目中,人工焊接的效率低下问题更为突出。质量方面,人工操作的稳定性较差,焊缝的一致性很难保证,有可能会出现焊接缺陷,存在返工等问题。”

  在“建筑机器人”应用场景,中国五冶集团聚焦建筑施工现场,针对钢结构高空焊接作业安全风险高、效率低、质量不稳定的问题,通过揭榜挂帅方式立项了《建筑钢结构现场高空焊接机器人研发与应用》专项课题,并开展相应研究与应用。“人工高空焊接存在的安全风险隐患和焊接效率低,焊接质量不稳定等问题造成了成本增加,这促使我们下定决心研发这款机器人,以解决行业长期存在的痛点,保障施工现场钢结构高空焊接‘本质安全’,提升焊接效率和质量。”王永景说。

  记者了解到,这款机器人已实现了多方面的关键技术突破。在高空自主移动稳定性方面,“我们选用了具有强磁吸附装置的爬壁底盘作为机器人运动部分,可轻松应对高温、油污、金属飞溅等复杂工况。还可以实现在钢结构表面垂直上下和横向爬行等动作,具有强大的运动性能和受控性能,最大载重可达50公斤。” 王永景介绍道。智能焊接精度控制也是其亮点之一。“机器人搭载了3D视觉相机,可实现±0.5mm的视觉精度。通过自主研发的焊接专家系统,通过模糊识别算法自动匹配工艺参数,并能根据焊接结果自主扩充数据库,提升对复杂焊缝的适应性。”此外,焊接质量在线监测系统更是为焊接质量保驾护航,“在线监测系统可实时判别焊缝缺陷类型、位置,实现焊接质量在线监测以及焊接质量的记录、反馈和追溯。”王永景解释道。

  在实际应用场景中,这款机器人取得了显著的成效。效率提升方面,“相比人工焊接,机器人的焊接速度相比人工可提高50%以上,可实现连续作业。” 安全改善方面,“将工人从高空危险环境中解放出来,保障钢结构高空焊接‘本质安全’。”质量提升方面,“焊缝合格率从人工焊接的85%提升至98%,焊接参数一致性误差控制在±3% 以内。”

  众多合力共同促成了这款高空焊接机器人的诞生。“成都的产业基础为项目提供了有力支撑,智能传感、机器人集成、软件算法等领域,成都的产业生态完善,本地公司可以提供了高精度伺服电机、激光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。我们还与西南石油大学、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合作,在机器人运动控制算法、视觉识别技术等方面开展联合攻关,充分的利用本地高校的科研平台和人才储备。”王永景表示。有关政策支持也为项目推进提供了强劲助力。“项目研制期间,成都市为团队引进了3名机器人领域高层次人才,并提供了安家补贴和科研启动资金;同时,科技计划项目对焊接专家系统和视觉系统的研发给予了资助,有效缓解了团队在初期面临的金钱上的压力,助力研发工作顺利起步。” 王永景感慨。

  在王永景看来,成都在智能建造和特种机器人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。“成都在产业生态上优势显著,从核心零部件到系统集成,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,而且政策支持力度大,很适合开展跨领域创新。”此外,成都作为超大型城市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应用场景,涵盖了超高层建筑、交通枢纽以及工业制造等多个领域,为技术的迭代升级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。

【责任编辑】

最新资讯